返回第70章 引起争议(2 / 2)三国之最强汉戚首页

“波才兵少,张角兵多,即便皇甫大人率少数兵马战波才,即便不能取胜也难以失败,但面对数量更多的张角就不见得如此。再则陈国之战时,虽然我军兵分两路,但是早在分兵之前就已经在陈国驻扎了半月有余,营地早已稳固,各项防御都十分充沛,这才足以以少敌多对抗贼军。”

在曹操看来,在当时虽然说是皇甫嵩成功拖住了波才,可也并不是无条件的,那是在各种有利条件齐聚的前提下才能够施展的战术,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分出一部分兵马去阻拦敌人大军的。

“然而此战若要拦截张角,则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且不说张角兵力更胜波才,光是我等初入冀州,并未扎下什么稳固的大营,若是如你所说还要在半路上阻拦张角的话,那么给我们做准备的时间就更少了,无坚固之营寨,又无充沛之兵马,岂可令皇甫大人轻涉这等险境?我以为此计尚有些不妥。”

曹操是知道王珙的想法的,但是正因为他知道,所以才认为这个法子现在不太合适,皇甫嵩要拖住张角,他所面对的风险是要明显大于之前和波才在陈国时候的战斗的。

陈国之战时的情况和现在差不多,可曹操并不担心皇甫嵩守不住,因为他们早就做好了防守波才来袭的准备,以皇甫嵩的能力不至于讲在明知道波才来袭而且都已经做好准备的情况下连军营都守不住。

可是对付张角不同,他们是要在张角回广宗的路上设营拦截,即便是现在马上出发,赶到目的地的话,也不会剩下多少时间给皇甫嵩准备。

因为一旦张角知道了皇甫嵩分兵的消息,他不会像波才在陈国之战时的表现那样,等个半天才发动攻击,因为波才和张角不同,波才所处的豫州战场本来重要性就不高,波才本身甚至都没有战胜官军的需求,只要他想他随时都可以跑。

而张角和波才不同,张角本身就是黄巾贼领袖,要是他也不战而逃的话,对整个黄巾势力都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更别提还有广宗被围的消息,张角一旦失去了广宗虽然也可以到处流窜,但毕竟是失去了老巢就是无根之水了,在波才已经授首的现在仅凭借他一路人也难成什么大事。

因而张角是有着迫切的想要击败官军的需求的,他之所以没有主动和官军求战,无非是没有把握而已。

像是之前的冀州官军统领换成了董卓这无能之辈,张角就马上发起了反击,而卢植领军之时,张角只能像是被吊死的罪犯一般,被逐渐勒紧脖子上的绳子。

对皇甫嵩其实也一样,张角若是没有什么把握的话,他才不会主动来攻,甚至有可能会选择避战,然而一旦让他感受到了战胜官军的可能性的话,他动起手来,绝对会比波才快得多,指望着拖时间是不可能的。

而在官军没有充足的准备的前提下,能不能抵挡得住张角的猛攻,曹操不得不说这是一件令人怀疑的事情。

“孟德所言甚是,但此战我们的目标和陈国之战时的目标并不相同。”

“我等在豫州与波才交战时,其目的与其说是为了战胜波才,不如说是在避免和波才正面一战的同时,尽可能的收回豫州的城池。因为波才虽然在豫州四处肆虐,然而实际上并没有占据太多城池,我等只需重新夺回城池,则波才立刻就是无土之木无根之水,坚持不了太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