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微臣本属廷外之人,本来没有资格来到这朝堂之上,但是今日荣得陛下大恩,能够站在这朝堂内分享边疆大胜的喜悦。但是有些话臣不得不直言进谏。”王纶恭敬地拜道。
“朕召集所有大臣前来一是为了分享大胜的喜悦,二来也是向听听你们的想法,所有人完全可以直抒己见,以前的军国大事几位阁臣也是如此,所以爱卿但说无妨。”弘治皇帝见到这个王纶说话有理有据,丝毫不落下风,公正的允许道。
“谢陛下”王纶微微拜谢,继续说道:“陛下,诸位大人,此次乌梁素海之战核心就是奇袭,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如果上报阁部再行出兵,那么时机就可能稍纵即逝,而且宁王善于把握时机,虽然遭遇暴风雪,但是宁王却能利用一时的阻碍转变为助力,不仅不被察觉的穿过河套草原,深入鞑靼人的腹地,直扑鞑靼王庭赢得如此大捷,完全不亚于汉之卫霍。
此役,我大明将士救回被擒边民幼男妇女四百七十余人,斩首四千三百三十七级,获牛羊等上万,我大明立国对于斩首计算极为严苛,以我大明对斩首的计算标准来算,此役斩首四千余级,鞑靼人的伤亡肯定多达上万,这样的胜利完全可以称作大捷了。不知道几位阁臣如此吹毛求疵,有功不赏,会不会伤了边镇将士们的心!”王纶越说越严肃,似乎带着一些怒意,直视着刘健几人。
“陛下,擅自出兵即便取胜也不值得夸赞,如果不及时制止,那么其他边镇照此模仿,长此以往,便会形成拥兵自重,恐复大唐藩镇割据之祸。臣等身受皇恩,但都是为了大明江山千秋万代着想啊!陛下!”刘健似乎无法反驳,只能突然跪地声泪俱下的疾声呼道,借此举动希望能以真情来打动人心。
“还请陛下收回宁王兵权。”这时谢迁也是跪于躺下,恳切的说道。
“请陛下收回兵权”一时间部分朝臣也是纷纷附和道。
刘健这一举动,带动了大部分朝臣,让弘治皇帝一时间猝不及防,一时再次急促咳嗽了起来。而王纶也因此有些手无足措,只能暗自叹气,似乎没有应对之策。眼看形势似乎一边倒的时候,一直在一旁的沉默已久的杨廷和默默的出来拜道:“诸位大人担心的只不过是宁王身为藩王,恐再次上演当年的靖难事件。但是诸位大人却忘了,现在宁王所拥有的权利皆是陛下所予,且边镇文武只听命于陛下,及各部,陛下完全可以随时收回宁王的权利。这其中的道理在场诸位大人都能明白,更何况宁王。
诸位大人的忠心所有人都知道,陛下也知道,但是如今宁王府的护卫已销,所获得的功绩也是出于陛下的信任,你们难道非要逼得宁王自尽你们才能善罢甘休吗?!!”
杨廷和一番话震慑了在场所有人的心,不仅让刘健、谢迁等人理屈词穷,也让弘治皇帝再次坚定了起来,只见弘治皇帝把手帕紧紧地握于手中,打断了此刻的安静说道:“诸位爱卿之意,朕心里明白,但是今日只是召集诸位爱卿来分享胜利的喜悦的,是为此次大捷明正赏罚的,还谈不到让国家陷入危难的境地。防范于未然固然好,但是在没有过失的情况下强行嫁祸,难免会让天下人觉得不平。朕向来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对诸位大人是如此,对宁王也是如此,虽然他是藩王,但也是朕看着长大的,也是几位阁臣的学生。与其再次担忧未来会发生的危险,倒不如先考虑一下,此次鞑靼人遭遇此次打败定会大举复仇,我们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