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五章 八零年的春天(2 / 2)此去诸天讨生活首页

然而,从八零年开始,人们慢慢的发现,老莫就和曾经的苏联货一样,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傻大黑粗!

生活不可能一成不变,这就是现实。

贾老师身边的女人们,变化的是日益精美的服装,没有改变的是学习的节奏。她们基本上都还在求学,就连最小的妹妹王渃嫣,也都背起了小书包。

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贾老师的生活节奏,却有了不小的改变和调整。

央音那边的课程,已经停了下来,每学期有几场讲座,就算完成任务。中医药学院那边和燕师大的课,虽然还没有停,但讲授的课程都各自压缩到了一门。

研究生的学业,也已提前完成,不但毕业论文都已过审,甚至在国内主要期刊杂志上发表的几篇论文,还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同。

之所以加速学习进程,主要还是因为社会活动的不断增多,尤其是在音乐和围棋方面。

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贾老师“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比如军旅歌曲《咱当兵的人》、《军港之夜》以及去年中秋的《十五的月亮》,都出自他的手笔。

他近年不仅创作了小说《知音》以及《牧马人》,还为之谱写了两首歌曲,一经发表,便引起文化界的关注,著名导演谢晋,想将后者搬上银幕,亲自出面请贾老师担任剧本的改编。

他对民乐的研究整理更是不遗余力,一些古筝、笛子、二胡的传统曲目,在他的挖掘改编下,焕发了新的魅力。

这些所谓的“创作”,除了民乐是自己的个人爱好之外,有王家两位老人的要求,也有来自上级的意见,贾老师正在尽量减缓出品速度,毕竟他并不指望这些东西吃饭。

然而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十数年的作品积累,加上他在书画界的名声,让他在文化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接到的邀约,严重的影响到他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秩序。

在围棋方面,迄今为止,贾老师的所有正式对局,仍然保持不败纪录,这其中包括七三年开始,来访的各国、各地围棋选手。

他的赫赫战绩,甚至让体委的同志动了心思,已经不满足他的挂名身份,想把他撬到围棋集训队,担任正式的主教练。

这次不用他自己婉拒,燕师大的校领导,直接就驳回了这种无理要求。

好的大学该怎么来定义,那就是用教学成果和大师来定义的。燕师大的历史,就是一部近现代大师史,就是一部教书育人史。像小贾老师这样的好苗子,是燕师大教学成果的最好体现,一所有追求的学校,怎么会把自己的学生往出推呢。

他有音乐素养,央音来要人,他围棋下得好,你体委来要人,他受到女学生欢迎,是不是还要把他送给妇联?

你看人家中医药多会做人,就从没想过霸占过去。

体委的同志面对这样的大佬,也是无计可施,只能协调贾老师的指导和比赛时间,而不再提调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