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这一说,小莫真的大有前途,我以后要讨好小莫。”卢富民半真半假地开玩笑,他是工人,坐稳食堂采购员的位子就不错,谁都心里有数,这位子多多少少有油水,他与王才甫的关系不错,同年参加工作,是师兄弟。
“你就乱说吧。”莫昭秀没好气地说道。当大半年后,县工业局直接任命莫昭秀为西村煤科财务科副科长时,众人对仍经常来送野味的陈逸是真心的佩服,佩服陈逸对社会进程的准确判断,后来莫昭秀当矿领导,升局领导,成为县领导,这些当年在场的人说起这件事,都为陈逸翘大拇指。
对这种佩服,陈逸只是一笑,这是大势,是社会发展趋势,而后几十年,世界上哪些人成为国家领导,自己都知道呢。
在大家笑声中,陈逸喝两口凉下的茶,说声家里有事,要走。
行政科几人自然是不会挽留,只是提醒每个星期天别忘了送甲鱼,有鱼也送鱼。
陈逸走了,但行政科的几人一时没散,大家议论了一番本矿的干部成员,数了数谁是从专业学校毕业分配来的,这一数,吓大家一跳,科班出身的干部只有六人,其中包括莫昭秀两口子。
行政科的人真的有些相信陈逸说的话了。
莫昭秀中午回家,与丈夫杨国民说起干部“四化”的相关话题,杨国民是省机械学校毕业的,学的机电修理,在煤矿干的工作专业对口,尽管他年年是先进工作者,但修理厂的位子是满的,提拔还看不到希望,现在莫昭秀将陈逸的话一重复,两口子内心都有了期待。
煤矿的领导和中层干部,五十岁以上的多,因为这是座老煤矿,在岗位上去世的老干部都有十来个了,这主要是给老干部恢复工作后,多设了很多位子,真的人浮于事。所以莫昭秀和杨国民看到了希望,才有所期待。
陈逸骑着载着空水桶的自行车返家,心想此行一于自己的判断,对煤矿来说,甲鱼比较高档,销量受限,而鱼反而不成问题,但甲鱼好养活,不易死去,只要找到销路,也会供不应求,只要历史趋势不变,自己的水产和下一步收获的猎物只会更抢手,自己的这点点东西,对县城,对地区的清水市,对省城江中市,连杯水车薪都说不上。
有了这个创收的手段,家里的境况是会立竿见影地变好,起码煤矿的相关人员就清楚。
陈逸对莫昭秀要当介绍人的事情惦记上了,不为自己,是为陈辉,那姑娘,嗯,女出纳莫昭秀的妹妹,看样子,也就十七岁左右,这年纪配大哥正合适,有莫昭秀这样能干的姐姐,她妹妹也差不到哪里去。
有句老话,叫:娶坏一门亲,生坏三代人。老一辈的说法都是代代传承下来的经验,说明娶妻要慎重,尤其是自家,自家兄弟姐妹多,大哥找个懒婆娘,全家人都会恶心。所以又有个说法,叫:宁要富家一块疤,不要穷人家一朵花。这是讲男人娶妻宁可娶富家相貌平平的有教养的女孩,也不要娶那些好吃懒做,心中充满欲望却没教养的漂亮女子。这都是祖祖辈辈的智慧所形成的真告。
陈逸想得一笑,在莫昭秀知道自家的发展情况、收入情况和父亲的情况、见过大哥后,这门亲事很可能说得成,自家也是工人阶级的后代啊!根正苗红。最主要的,作自家亲戚的对象也得是通情达理的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