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三章 京官生活(2 / 2)大明圣祖:我的奋斗首页

“牢骚更多?”

说最后两句话的时候,邹元标也有些不确定。

因为,他也很难去关注到京中微末小官的生活境遇。

他通常关心的,也都是战略问题!

跟皇帝谈起‘居京城,大不易’,还是说起朝中俊杰,然后又回忆起自己之前的生活...

偶然提起的。

“好吧,我们两个对这个问题都不算了解。”朱由校笑着摇了摇头,然后对侍立在侧的曹化淳吩咐道:“通知户部,让他们出个报告。”

“调查一下各品级京官在京城的生活水平。”

“每月发给他们的俸禄,能不能覆盖生活成本。”

“告诉户部尚书,这很重要!”

“关系到朕会不会给他们涨俸问题!”

“户部尚书要是不想被同僚们堵门,就好好做。”

“另外,通知东厂协助。”

呃,原来是这意思!

邹元标半提着的心放下了。

他还以为,自己说话说错,害了那些小年轻,让陛下对他们印象不好呢。

原来,陛下是关心京中官员整体的生活问题。

不过,也确实该关心!

随着大明进一步发展商业,推行开海、工坊化,肉眼可见的,官员们会面临越来越多的诱惑。

这时候,要给一部分不愿贪腐的人,提供足够的底气!

孩子能进学,妻子能抹得起脂粉。

自己能有片瓦之地,在京城立足。

还有每月的俸禄,能保证一家生活后,再有些盈余、积蓄。

这都是小问题,但长远来看,又都是大问题!

要是不重视,那么某些本来有底线的人,也迫于生活的窘迫,不得不把手伸到不该伸的地方。

到时,就不是治病救人了。

而是一开始,就没给机会!

在吩咐这件事后,朱由校和邹元标又说起了别的问题。

这次,邹元标不说朝堂中的那些后起之秀了,只提自己家的晚辈。

而朱由校,很开心的提起了自己的两个孩子。

虽然两个小娃娃都还不会走,不会说话。

但朱由校每次处理完朝政,都会忍不住去看看他们。

希望、未来,以及梦想的寄托。

让朱由校在大明,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人。

一个帝国首相,一个帝国皇帝,两人就育儿经验交流了数个时辰。

一直到要进膳了,还是意犹未尽。

朱由校拉着邹元标,到后宫很是实践了几个育儿方法,搞得邵心秋、张嫣,欢喜之余又有些紧张。

天启三年,大朝会的第一件事就是讨论该不该涨俸,或者说,该涨多少!

在户部尚书火急火燎的把调查报告给了朱由校之后,朱由校就安排内宫管事核算了。

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官员的俸禄的确有些低了。

尤其是一些农家科举出来的士子,生活没有演吃卯粮,但也算得上拮据。

造成这种原因的,朱由校都没想到。

那是因为东厂的大规模铺开!以及廉政司的成立!

在这两个决策下达之前,京官们虽说俸禄不多。

但逢年过节的,都有各种孝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