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6章 汉中之战(九)(1 / 2)三国之风起扬州首页

危急关头,庞统命人点燃早已埋在城门口的柴堆。熊熊烈火阻断了典韦的进攻路线。"退!快退!"典韦不得不暂退,功亏一篑。

攻城战持续到申时,张固军三次攻上城头,又三次被击退。护城河已被尸体填满,河水染成暗红。夕阳西下,张固不得不再次收兵。

夜幕降临,南郑城内却暗流涌动。郭嘉派出的细作在军营散布谣言:"听说了吗?刘备要与张固和谈,条件是交出咱们的的首级!胡说!主公岂是这种人?那为何今日咱们被被派去守最危险的缺口?"

粮仓外,饥肠辘辘的士兵发生械斗。"把粮食交出来!这是我们营的口粮!凭什么你们独吞?"混乱中有人大喊:"刘备要饿死我们!不如开城投降!"

太守府内,刘备听着各处汇报,面容憔悴。孙乾匆匆进来:"主公,徐晃偷袭了长安来的粮队,我们最后一支援粮断绝了!"

刘备手中茶盏落地,摔得粉碎。庞统长叹:"天意啊..."

次日黎明,当张固军发动第三波攻势时,南城门守军突然倒戈,杀死长官打开城门。"城门开了!"张固军潮水般涌入。与此同时,西北角城墙在持续轰击下彻底坍塌,文聘率军长驱直入。

"大哥!城破了!"张飞满身是血冲进府衙,"我护您突围!"

刘备含泪环视众人:"诸位,随我杀出重围,退往阳平关!"

关羽青龙偃月刀开路,张飞断后,太史慈护送家眷,一行人从西门拼死突围。徐晃率骑兵追击,却被关羽连斩三偏将,不得不退。

当张固率军攻入南郑太守府时,只见案几上摊开的汉中地图,一杯尚有余温的清茶,以及墙上那首未写完的诗:"汉水东流去,孤城落日斜..."

"主公,"诸葛亮轻声道,"刘备虽逃,但汉中已入我手。"

张固抚摸着城头的血迹斑斑的砖石,沉声下令:"传令,犒赏三军,厚葬死者。张贴安民告示,开仓放粮。"

夕阳下,南郑城头换上了张固的旗帜。汉水依旧静静流淌,见证着这座古城的又一次易主。远处群山之巅,一队狼狈的人马正向着阳平关方向蹒跚而行,那是刘备和他的残部,带着未竟的梦想,继续着他们的征程。

只不过此时的刘备心中很苦涩,丢了汉中的他,到底还有没有争夺天下,复兴汉室的可能?

南郑太守府内,烛火通明。张固端坐主位,面前案几上铺着巨幅舆图。

郭嘉、诸葛亮、徐庶、法正四位谋士分坐两侧,文聘、徐晃等将领立于堂下。

"诸位,"张固手指轻叩案几,"汉中已定,刘备退走西凉。今日请诸位来,是要议定下一步方略。"

诸葛亮羽扇轻摇,率先开口:"主公,亮以为当乘胜追击。刘备新败,士气低迷,若给予喘息之机,恐其与曹操联手。"

徐庶捋须摇头:"不然。刘备手中还有阳平关等险地据守,加上益州粮草也不是很多,在下建议还是等等,再图西凉。"

法正突然冷笑:"二位未免短视。曹操虽退守河北,实力犹存。不如遣使与曹操约盟,共击刘备,分其西凉之地。"

郭嘉坚定地说道:"诸公之议,皆非上策。"

堂内顿时安静。张固倾身:"奉孝有何高见?"

郭嘉的手指划过舆图:"汉中地势险要,北控关中,西扼陇右。今刘备退守长安,西凉,缺粮少兵,必赖羌族支持。可令魏延对阳平关,不时袭扰,使刘备不得安宁。"

他停顿喘息,又指向河北:"曹操新败,退守渤海,正暗中积蓄力量。若我军全力攻刘,曹必袭我后方。不如先骚扰刘备,让他无法发展壮大,待粮草充足,先灭曹操,再图西凉。"

诸葛亮羽扇一顿:"奉孝此策虽妙,但耗时太久。若刘备趁机坐大..."

"孔明多虑了。"郭嘉笑了笑,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嘉已命细作调查。西凉连年干旱,存粮不足三月。羌族各部因布胡战败,对刘备多有怨言。不出半年,其内部必生变乱。"

徐庶突然拍案:"奉孝此计太过保守吧,刘备经历大败,等他恢复,悔之晚矣!"

法正阴恻恻地插话:"曹操与刘备唇亡齿寒,若我军攻刘备,曹操必来救援,岂非自陷两线作战?"

诸葛亮目光炯炯:"正因如此,更该先除曹操!西凉贫瘠,得之无益。不如..."

"孔明兄,"郭嘉突然提高声音,"得西凉确实无益,所以刘备绝对无法坐大,曹操才是主公的心腹大患!"

张固抬手制止争论:"刘备久居西凉,会不会与羌族合作更深,你们以为如何?"

徐晃抱拳:"末将以为,西凉骑兵确实骁勇,但需充足粮草支撑。今春旱情严重,战马缺草料,战力已减三成。郭军师所言不虚。"

堂内再度陷入争论。张固闭目沉思,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剑柄。忽然,他睁开眼,所有声音戛然而止。

"奉孝,"张固直视郭嘉,"若依你之策,需多少时日准备?"

郭嘉精神一振:"一到两年足矣。今秋收割后,各地粮仓可支三年用度。未来春暖,先破曹操,秋收后再伐刘备,可一举夺得天下。"

"若刘备趁机来攻?"